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1003.由此明显可知,“唯独带灵魂的肉,就是它的血,却不可吃”表示不可将亵渎之物和神圣之物混在一起。亵渎之物绝不可通过吃带血的肉而与神圣之物混在一起,如主在马太福音中所明确教导的:
入口的不能污秽人,出口的乃能污秽人。惟独出口的,是从心里发出来的。(马太福音15:11, 18-20)
这在犹太教会是禁止的,因为如前所述,那时,吃带血的肉在天堂代表亵渎。发生在犹太教会中的一切事都会在天堂转化为相对应的代表:尤其血转化为神圣的天堂事物;而肉,除了祭牲的肉外,则转化为亵渎之物,因为它表示恶欲,如前所示(999:1);吃这两者则转化为神圣之物与亵渎之物的混和。这就是为何那时这种行为被严厉禁止。但主降临后,当外在仪式被废除,因而代表终结时,这些事在天堂就不再转化为相对应的代表了。因为当人变得内在,被教导内在事物时,外在事物对他来说就不重要了。他现在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神圣之物,即仁和源于仁的信。他现在从仁和信的角度来看待与他同在的外在事物,也就是说,他看重的是外在事物包含多少仁和对主的信。这就是为何由于主的降临,天堂不再从外在事物的角度,而是从内在事物的角度来看待人类。即便从外在事物看待某人,那也是因为他心思简单,这种简单里面有纯真和仁爱。这些从主而存在于他的外在事物中,也就是说,存在于他的外在敬拜中,尽管他本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。
6499.“约瑟伏在他父亲的脸上”表内在进入对良善之情感的流注。这从“伏在某人脸上”和“脸”的含义,以及“约瑟”和以色列的代表清楚可知:“伏在某人脸上”是指流注;“约瑟”是指内在(参看5805, 5826, 5827, 5869, 5877, 6177, 6224节);“脸”是指情感(4796, 4797, 5102节);以色列,即此处的“父亲”是指属灵良善或真理之良善(3654, 4598, 5801, 5803, 5806, 5812, 5817, 5819, 5826, 5833节)。由此明显可知,“约瑟伏在他父亲的脸上”表示内在进入对属灵良善之情感的流注。
之所以表示内在进入对属灵良善之情感的流注,是因为就内义而言,所论述的主题属灵教会;该教会是由主建立的。由于“以色列”表示真理之良善,或属灵良善,而该良善构成属灵教会,故“以色列”也表示这个教会(4286, 6426节)。为叫该良善能得以存在,从“约瑟”所代表的内在属天层而来的流注必须存在;没有从它而来的流注,属灵良善就不是良善,因为没有依附于它的情感。下文的内义继续论述该教会的建立(6497节)。如今已死,快要被埋葬的“以色列”之所以描述这个教会,是因为就内义而言,“死”不是指死,“埋葬”也不是指埋葬;相反,“死”是指新生命(3498, 3505, 4618, 4621, 6036节),“埋葬”是指重生(2916, 2917, 5551节)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